中国画在线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齐辛民 秋萍
中国画在线 首页 艺术评论 查看内容

照片:绘画的“视觉基础”

2012-12-30 19:13| 发布者: 论坛主持| 查看: 1012| 评论: 0|来自: 中国画在线

摘要: 众所周知,西方绘画对中国绘画的最大影响就是科学写实主义的引入。科学写实主义现在几乎成为所有美术学院绘画教学的主流。 中国画讲求写意。但由于我们对于科学、写实的过分依赖,现在从写生过渡到创作用得最多的方法 ...

        众所周知,西方绘画对中国绘画的最大影响就是科学写实主义的引入。科学写实主义现在几乎成为所有美术学院绘画教学的主流。

中国画讲求写意。但由于我们对于科学、写实的过分依赖,现在从写生过渡到创作用得最多的方法就是临摹照片。不管怎么样,都必须有一种能体现你写实水平的东西。只有这样,你的画才能被人接受。我在此并不是说临摹照片创作不可以,而是说如果这成为一种必要条件,甚至是唯一条件的话,中国画的“写意”与“写实”就本末倒置了。许多画者依靠自身积累的个性化视觉体验,让自己的作品在思维的广度与深度上都得到了延伸和拓展,进而推动了整个绘画创作的发展。但现在也有好多人,特别是从事写实绘画的人,为了绘画创作而过分依赖照片。他们把绘画创作简单地理解为对参照品进行机械、被动的复制,认为有写实造型功力就足够了。这样下去,最终会使自己的作品因缺乏创新而成为无本之木。

记得中央美术学院教授、美术研究杂志社社长易英在一篇文章中提到,我们在画画时,可以利用照片来搜集素材,但最终不能画出照片的效果,不能用照片代替创作,因为写生的过程是一个体验的过程。比如画一个老农民的形象,就得有对老农民的切身体验,进而把情感和认识表现在对象上。

是呀!现在好多人不理解———照片上的图像其实仅仅是对现实表象的机械复制,照片的复制是从平面到平面,而写生则是从立体到平面,写实绘画的技巧也正是建立在这个基础上。在创作中,照片取代了我们对真实事物或形象的观察。把一个真实场景搬上画面,其实是把一个三维空间转换为两维平面,并在这个两维平面上塑造出三维空间的效果。照相和绘画如影随形。自从出现摄影技术以来,用科学手段复制是对手工复制最大的威胁。我们不能否认照片确实为绘画提供了真实空间的参照。它表面上加强了绘画的真实感,实际却限制了画家的想象力。

现在国内一些绘画专业的教学缺乏对学生创作过程的训练,更缺少对其艺术思维的锻炼。大多数时候,学生要先拍出或做出一个图片,然后再转移到绘画上。对于那些有较强领悟力的人或比较有天分的人来说,这不失为一种比较讨巧的方法。不过,这也会使人产生依赖之心,不想深刻地体会绘画创作的内涵。绘画有其自身独特的空间和结构规则,这和画面上每一个,哪怕是最细微的部分都有关系,比如与笔触、色彩、色调的关系等。它关系到作画者的每一个动作甚至每一点情绪的变化。所有的艺术技巧都是为了更真实地再现自然物象。这种真实一旦能用机器的手段表现出来,那绘画的真实就没有必要了,因为再真实的绘画也比不过真实物象本身。

古今中外众多的画家中,总有一些绘画大家脱颖而出。这些大家,凭着自己的勤奋与执著,不断创新着绘画的风格。他们用天才和勤奋创造了自己艺术的经典,用史诗般的情感和激情表达和记录了时代。他们的作品不是依赖照片画出来的,而是用“意”画出来的。可以说,他们是绘画艺术永不衰竭的保证,他们是传承和创造博大精深艺术文化的重要力量,他们是自强不息、创新不止的艺术精神的缩影。

著名画家陈丹青在美术专业杂志《艺术当代》上对中国现当代的油画创作提出了质疑。其提出的“绘画单一思维”、“集体伪经验”、“学术行政化”等问题发人深省。

画家陈丹青反思当代油画创作———没有照片,我们还会画画吗?他说,多年来,中国的具象作品多用照片创作;没有照片,我们无法画画。用照片意味着什么?我们是在“利用照片”,还是“画照片”?

今天,许多高中或大学的绘画学子都重视“素描基础”,可是谁在乎“视觉基础”呢?看看今日的中国油画家,他们几乎人手一架照相机,加上一大堆画册与杂志。照相机、画册、杂志几乎成了他们获得视觉经验的全部来源。他们靠图像这种“伪经验”作画,被单一的思维所局限,还能创作出好作品吗?

但并不是说画画就一定不能用照片。自19世纪中叶欧洲发明相机后,画家就利用照片画画,如德拉克罗瓦、库尔贝、德加等。其中最有力的证据就是库尔贝的代表作《画室》中,那位裸体女子即依据当时的一幅照片画的。但那是“利用照片”,不是“画照片”。好的照片能引发观者的联想,触动画家的创作灵感。在我看来,能否平衡地使用照片素材,关键在于画家有无积极的思维对素材进行取舍。在绘画创作中,素材只是用来表现画家对形体、空间、结构的认识和对艺术语言的理解。在临摹照片的基础上加一些主观认识,充分发挥个人的能动性,就可以使作品源于照片又高于照片了。所以,我们应当清醒地认识到,无论何时,绘画与照片都是主从关系。照片虽然代表生活中的一部分,但对于画画的人来说,却不是最完美和最理想的临摹对象。

照相术发明之前,中外很多艺术家都根据记忆和想象绘画。中国古代画家的学习和创作与当代画家不同,前者对于绘画技术的掌握大都通过临摹画谱和熟记口诀来达到,而不是对着对象写生。我们现在的山水画家多是先学习前人留下来的一些程式,然后把心目中的山水和画谱中的山水对应起来创作。他们观察完自然山水后,就用学得的程式将其描绘下来,而且是按照绘画规律来创作。他们一开始就着眼于画面本身的独立性,并随着对程式的熟练掌握而融入自身的思想与学养,甚至有的画家还会不断改革和创造出新的程式。

受技术条件的限制,古代艺术家基本是根据记忆来作画。现在看来,这非但没有限制他们,反而使他们更好地发掘了自己内在的潜力,把更多的精力放在探索绘画的本质上。经营画面的格局、营造画面的空间和意境是古人作画的享受。古代的山水画和我们眼中所见的山水显然是有很大出入的。虽说如此,但我们在古代山水画中能感觉到一种更纯粹的美境,那是等同于现实山水的另一种现实。这种绘画和简单描绘眼中所见的类似照片的绘画相比,更有一种完整性———一种艺术灵魂的完整性,而不是一个空洞的片断的现实翻版。因此,我们作画不能把照片作为“视觉基础”的唯一来源;否则,要想在这个媒体技术迅猛发达的时代生存和发展下去就很难了。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最新评论

北京德深源远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19055215号-2
联系信箱:qpgzsh@163.com 联系QQ:745826460
联系电话:13466526077,010-52100898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