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画在线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齐辛民 秋萍
中国画在线 首页 艺术评论 查看内容

寓“重、拙、大、豪”之美于方圆相济之间——吴凡

2005-11-29 22:57| 发布者: weihaiw| 查看: 697| 评论: 0

摘要: 寓“重、拙、大、豪”之美于方圆相济之间——吴凡 2005-10-25 21:17:33 谈蔡寅坤的画 青年国画家蔡寅坤君要我写字,我把前人论词的三个字“重、拙、大”写了...
寓“重、拙、大、豪”之美于方圆相济之间——吴凡 2005-10-25 21:17:33 谈蔡寅坤的画 青年国画家蔡寅坤君要我写字,我把前人论词的三个字“重、拙、大”写了送他,后来想起,若再加上一个“豪”字,就更符合他艺术的特点了。这是赞美,也是共勉。 把“重、拙、大、豪”几个字再作推敲,又产生进一步的看法:“重”在于笔实墨沉,结体凝炼;“拙”在于憨质抱朴,内含大巧;“大”在于胸襟开阔,气象恢宏;“豪”在于雄强恣肆,纵横有度。这些特色虽很自然的外发为阳刚之气,但却不暴烈恣睢,而有阴柔的一面与之调协,这调协,在他的作品上固然表现在虚实、黑白、燥润、疾徐……等等关系的适当处理上,却更为显眼的表现在方圆相济的形式构成之中。他的画,画面中物象的大结构、款识的大排列、每个字的形态、字与画的关系等都基本上为方,而构成物象的线(大都中锋、如画篆榴)、墨沉浸渍及物象的造型又基本倾向于圆,如此大幅度的方圆交错所形成的对立中的和谐,显出了作品形式的美,也隐涵着内在生命之美,使那“重、拙、大、豪”之气,也从而得到一定程度的中和及淳化。 古今中外的哲人,对方圆这两个既具象又抽象的形状,不知作过多少深思,力图用二者以概括大自然及社会中万事万物的实体与观念,把圆联系、象征着天、道、智、浑厚、柔婉、无穷……把方联系,象征着地、德、行、正直、爽利、决断……等等。这样的联系、象征,几千年来,可说大致已得到人们心理和感情上的认同了。在艺术上,方圆相反相成之用,虽然古已有之,但如蔡寅坤这样,能在他重、拙、大、豪的意度上,大开大合地施之于丹青,不能不说是很有气魄的。 他在画荷上,下过不少功夫,多年来,常冒着烈日风雨,在湖畔塘边对荷观察、写生,把荷的千般情态溶汇胸中,就是那一些叶、梗、花、莲房,在他笔下却被组成各具情调的画面,大片浓墨泼写的叶中微妙的墨色变化,茎梗巧妙的穿插,从浓叶中露出的白色的莲朵……若是秋荷,那留恋于莲蓬上的雨、三片花瓣、凄清的意态,会引起你许多秋的遐想。 鸽也是他常画的题材,他从对鸽长期深入的观察中摸索出了自己的表现方式,全以凝炼的线来塑造形象,以突夸张着鸽的身段、翅膀、头眼、嘴喙的特征,并着重表现它们的瞬间动态和相互感情的呼应,那么简炼而生动。 他重视画面全局的结构气势和笔墨的运用,重视对物象特征的强化,更尊重自己对物象真情的感受,并据之以经营其结构、造型,而不愿放弃感受去迁就表象,例如他画菊花就常常并不如实描绘那花的外形,而是服从感受和构图的需要,竟把花瓣重叠成长长的一串,让你在领爱她高洁之美时又多了一层美的奇异。 值得注意的是他在艺术上虽然很看重师承,但形成其艺术特色和闪光点的,却全从对大自然物象的深入观察、体验、研究及通过笔墨反覆苦练后得来。这种实实在在的创作态度,与某些一味关门玄想,以笔墨来图解观念,或涌向某一时髦样式而竞相抄袭的种种作法全然异趣。 表现自然美的绘画,前辈大师已竖起座座高峰,后来的画家要求艺术的新发展,自不能不向这此高峰取鉴,但取鉴之路各式各样,其中一种是打算把某前辈大师走过的路按部就班地重走一遍,以为如此才算是练好了扎实的功夫,才能得其真谛,他们可能没有考虑到,古今时代、生活已大变易,古之真谛与今之真谛也不完全一样了,而且,前人所得的真谛也主要从他们那时的生活中来,更何况生命有限,当你还没有来得及爬上古人那高峰,恐怕就垂垂老矣,力不从心了。这种学习借鉴的办法,就如从前那些“皓首穷经”的儒生,“白发死章句”而终难有成。另一种学习借鉴的办法是并不完全踵武古人足迹,去翻越那高峰,而是紧扣时代发展,以精明洞达的心眼,钻研那高峰的特色精要,绕着那些高峰之间的隙谷穿插过去,在那些高峰的后面,用自己的生活为原料,建造自己的高峰,也许会高过古人;也许不及古人,但都很可贵,因为那毕竟是有独创性的新生体,丰富了民族绘画的大画廊。如此治艺。并非偷巧,而是一种睿智求实的科学态度。从蔡寅坤的艺术实践看,他大体上是这样走的,前面提到的画荷、画鸽如此,其他画作也基本如此。以画藤为例,吴昌硕、齐白石画藤可谓高手,那交错婉转,力度内涵之美似已尽善尽美,蔑以加矣了,而蔡寅坤在仰承雨露之后,不是抄袭重复他们,而是苦心营造出自己画藤的特色来,他力求在强其筋骨气势的同时,又特着意于线条墨韵的显现,使全画壮阔之美中,又含细部精微之美,造成大而不空、不薄、不乏,远观近味均能得趣的效果。我当然不是说他的画已好得无以复加了,若那样就成了腴词,而是说,他那总在探索创造与众不同的美,也力求区别于前辈大师的精神,是值得赞赏的。 蔡寅坤完全出以自学而在绘画上形成“重、拙、大、豪”之美的独特面貌,当然是有着种种原因,我以为,他青少年时那段作屠宰工的坎坷生活,对酝酿出他后来的艺术风格起了重大作用。他是回族,年轻时,家境清寒,为了生计,十六岁时就不得不辍学去学作屠宰工人,并长期被派往青海高原收购和屠宰牛羊,日子虽然艰苦,但那长期在天苍苍野芒芒的高原上操刀搏牛的生活,却给他以后的绘画,曲折地注入了雄阔豪壮之气,而这,不是在儒雅书香之家生长的子弟所能具有的,生活经历的复杂坎坷,前后异样因素的渗透溶合,往往会促使新质的出现,非艺术的变成艺术的,非高雅的变成高雅的,自有其内在机制和转化过程,就如泥潭里长出荷花一样。 当然,只凭那样的生活经历还是不够的,从小就勤于文化艺术的学习和敏于思考的性格,也是助成其在绘画上取得好成绩的重要条件。曾看张宗子《乡怀文集》,记得其中一节谈到有两个画师,在技术上虽然不相上下,但作品的境界却有高低之别,并认为那个低者之所以低,是因为“胸中少了数千卷书”的原故,这说法虽然不尽全面,但也含着合理的成分,即画家需富有文化修养才能使作品的艺术境界提高。美国作家海明威说,好作品如海中的冰山,露在水面上的只是百分之三十,意即若没有水下的百分之七十的文化修养的浮托,那水面上的冰山是立不起来的,这就更形象的阐明了外在的艺术成果和内在的文化积累的关系。“薄发”尚且需要“厚积”,倘要“厚发”,那就需要更厚的文化和生活的积累了。 蔡寅坤在他独特的个性、气质、生活经历、艺术偏好等等条件下,远离纤巧、玲珑、清秀、绵软之美的画风,在花鸟画的领域里,向“重、拙、大、豪”之美的方向深进,从他的艺术里,我们虽然能隐然感觉到吴昌硕、齐白石、陈子庄、崔子范等前辈对他的沾溉,然而,我们毕竟只能说,那是充满蔡寅坤个性的艺术,她既不混同于前辈,也不混同于时人。 在对蔡寅坤君的“寓重、拙、大、豪之美于方圆相济之间”的艺术风格的赞美之后,忍不住还要说几句离题的话,我以为,在优点跟前,得特别小心,因为无论什么优点,都不可能永远保持优势,在其发展变化中,倘不随时辨别方向,掌握适当的“度”及注意调整主客观关系,那优点就可能变成另外的东西,就如金刚石在高温下会变成炭一样,“重、拙、大、豪”固然可以使艺术臻于辉煌,但弄不好又可能会朝“滞、呆、空、粗”靠近的。要想保持“重、拙、大、豪”之美的优势,并使之向更加深美的境地发展,恐怕就得需要一点艺术的辩证法吧。 看来,我的话是多余的了,因为至今,我看见蔡寅坤对自己的成绩仍然是那样不满足,昨天,他又谈起如何要把鸽子表现得更加丰富的考虑。 广阔的艺术地平线在他面前展开着,我相信,他会不停的向前走去。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最新评论

北京德深源远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19055215号-2
联系信箱:qpgzsh@163.com 联系QQ:745826460
联系电话:13466526077,010-52100898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