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露无声 —— 沈伟 天地间有百卉众木,卷舒阴阳,自形自色,其跳跃生机,协和气 息,为人所娱心悦目者,不一而足。所以《宣和画谱》称花木能具五行之精,得天地之气。花鸟画之兴,即是极绘事之妙,写尽春色秋容。 明人题画有诗云:“清露无声万木中”。自古中国文人水墨画的理想境界,是在写形状物之外,别寄幽微;又是借丹青游戏之兴,取类诗、书的优渥品评,开辟感知与精神升华的途径。所以两宋以降,写意花鸟一门,初由窠木竹石,继而,畹兰篱菊,乃至广谱诸卉,悉备翎毛,莫不以花木岁寒磊落,扶疏风雅的意象,喻人生诗意的想象。花鸟“意”、“趣”之中,实则包容了笔墨与性情两方面的丰富涵量。 郭方颐先生创作与教学数十年,其花鸟画接续了传统文人笔墨气格,既得旧法,亦富新意,尤其在大写意一路,融炼书学、印学修养于画境,温文尔雅。如作藤本,则见洒脱,用笔滋润沉厚,纵势而写,其意连绵相属,亦书亦画,别有一笔而成的气韵。清人张式《画谭》所述极是:“全幅局势先罗胸中者,下笔是笔笔生出,不是笔笔装去,至结底一笔,亦便是第一笔,古所称一笔画也”。 紫藤一科,南北有殊,然皆经春历夏,繁花次第盛开成球,串连不断,灿烂可观。昔人写生,唯写其生意,随手色染点簇,莫不求其俯仰精神之妙。白石老人说:“画藤若真,不成藤矣”,又说“画藤愁不乱,能乱即有神”。而郭方颐先生所画此册紫藤课稿,似乱非乱,灵活错综,颇得藤本形势之妙,既于画理探究规律与门径,也于画法示范知常善变之道。 画谱之用,立法虽精,然而也须读者善悟融通面求新貌,诚所谓“若无新变,何以代雄”。 是为序。 2000年6月于湖北省美术院 |
北京德深源远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19055215号-2
联系信箱:qpgzsh@163.com 联系QQ:745826460
联系电话:13466526077,010-521008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