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画在线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齐辛民 秋萍
中国画在线 首页 艺术新闻 查看内容

——2011 年中国书法年度报告

2012-5-7 16:21| 发布者: 论坛主持| 查看: 708| 评论: 0|原作者: 陈振濂

摘要:   一   当书法篆刻的发展正处于一个深刻的历史转型期中。   原有的写毛笔字式的旧观念被民国以来,尤其是新时期30年来书法作为艺术的迅速崛起逐渐淘汰,以“展厅文化”、 “艺术创作”为主导的书法新观念正在逐 ...

  一

  当书法篆刻的发展正处于一个深刻的历史转型期中。

  原有的写毛笔字式的旧观念被民国以来,尤其是新时期30年来书法作为艺术的迅速崛起逐渐淘汰,以“展厅文化”、 “艺术创作”为主导的书法新观念正在逐渐成为主流。书法从过去作为一种全民性的文化技能,到近年来在艺术展览厅中大显身手、争奇斗艳,从而成为一种有时代目标、有艺术品质追求、有发展高度的独立艺术门类。投身于书法的,无论男女老少,首先是清晰地意识到了自己是在从事艺术创作,而不是在写字技能上逞能较胜。与百年前相比,在观念与行为方式上,已经是完全不可同日而语了。

  再细而论之,在新时期这30年中,我们已经经历了几个不同的历史发展时期。从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经历了长时间的文化荒废与书法沉沦、又一直未能找到自己的艺术定位的书法在仓促中走上了繁荣发展之途。在最初的十几年,我们最关心的是书法作为艺术在艺术世界中生存的“合法性”问题—写毛笔字并无法自认为艺术而只是一种技能而已。但要有真正的艺术意识,于长久以来并没有积累的当代书法而言,只能先回过头去,从现成的古代经典中寻找立身之本和发展路径。于是,学基础,学二王,学明清调,学章草,学宋元手札,学西域残纸…… 短短十数年间,通过现代展览这个平台,我们把当时能找到的古典样式走马灯式地巡回学了个遍。并通过这样的学习,找到了书法作为艺术再出发的起跳点。这十多年的发展,我们称之谓“复苏期”。

  20世纪90年代以来,书法的发展模式产生了新的变化。一方面,以某一个主流展览为平台的“时风”式书法创作倡导的风气逐渐消歇。另一方面,经过了十多年的高等书法教育的人才积累和专业学科积累,已经过了储备期而逐渐在书法界发力,书法界的队伍构成与随之而来的价值观变化明显。从院校毕业的经过科班训练的书法专业人才及随之而来的“创作意识”在青年层面已崭露头角,登上创作的大舞台。它使得“跟风式创作”变得百无聊赖,不再是唯一的通道。再一方面,从80年代开始的书法走向现代化探索中,“古典派”、“学院派”、“现代派”争奇斗艳,客观上也使得当代书法创作从理念到形式的多元化趋向更加明确。书法不再只定于一尊。而是各种尝试探索都可以一逞风采,其间并没有禁区。直到世纪之交的书法,许多创作作品未必一定能归为什么派,但却会广泛汲取各家各派的合理内涵以为己所用。比如“古典派”的技巧、“学院派”的形式、“现代派”的某些观念,都曾是21世纪初许多书法家津津乐道的理想或实践参考。直至今天,这些内容也还是书法界的大多数人所十分关注的。

  从20世纪90年代到今天,同样是依托“展厅文化”与许多大规模全国性展事的公共平台,书法在发展中呈现出明显的传统“回归期”特征。

  与此前的“复苏期”相比,书法在不断调整自己的着力点。比如从一般恢复技巧的普及要求,到寻找古典风格支撑(这是在书法沉寂了几十年后刚刚苏醒之时是必须的、绕不过去的历史阶段),又开始走向对古代经典的理性审视与重新阐释:运用现代艺术流派不同的“透视镜”、“手术刀”对书法创作进行深入骨髓的、极其严厉苛刻的解析与提取,并且走向对传统经典的“回归”—这不仅仅是技法上与物质手段或形式上的“回归”,也不仅仅是艺术家个人精神取向上的“回归”,还是更深层次上的作为群体在思想、理念、意识、价值观方面的“回归”。

 二

  2011年度中国书法界活动频繁,成果迭出。

  依照一般的分类,我们将各种不同的书法活动依主旋律活动、省级及专业机构组织的典型活动、个人书法展事活动、学术理论研究、篆刻等分别予以大致的排列:

  1 . 首先是根据时事所组织的主旋律活动与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办的大型全国性活动。2011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又是辛亥革命100周年,还是中国书法家协会成立30周年。以中国书法家协会为核心,组织了一系列主旋律式的大活动:

  6月5日,中国书法家协会成立30周年纪念大会暨《中国书坛纪事》首发式举行。

  6月24日,纪念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中国书法交响音乐会。

  7月11日、12日,由中国书法家协会举办的邓石如暨清代碑学书法学术研讨会与邓石如奖全国书法作品展开幕。

  8月30日,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四川书法进京展开幕。

  9月23日,第二届海峡两岸汉字艺术节在台北举行。

  10月22日,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海峡两岸百名书家百米长卷长城笔会举行。

  11月3日和12日,第十届全国书法篆刻展览分别在上海、广西举行开幕式。

  12月11日,中国书法家协会中央国家机关分会主办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大型笔会。

  12月16日,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办第三届中国西部书法篆刻作品展。

  12月29日,中国书法家协会、江苏省政府主办第三届林散之奖书法双年展开幕。

  2 . 省市级或专业机构组织的有影响的书法活动

  1月,四川北京书法双年展举行开幕式。

  5月,翰墨千秋—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书法院院展举行开幕式。

  9月8日,江苏省书法院成立。

  12月6日,由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书法院主办的“渊源与流变—晋唐楷书研究展与论坛”开幕。

  12月7日,浙江举办第二届中国书法兰亭论坛。

  12月28日,浙江举办书风书峰— 2011年浙江书法名家作品展。

  3 . 部分有影响的个人展

  3月28日,塔·曾翔制造—大型主题创作展。

  5月20日,大众篆刻—李岚清篆刻书法艺术展。

  6月18日,江山寻绎—刘正成书法作品展。

  8月06日,段成桂书法作品展。

  8月16日,我爱我的祖国—李铎诗词书法展。

  8月16日,画意入书—曾来德书法近作展。

  9月29日,守望西泠—陈振濂西泠印社社史研究书法展。

  10月28日,书法道—王冬龄书法艺术展。

  4 . 学术理论研究

  2月26日,原创、艺术、诗意、人本—沈鹏书法艺术学术研讨会。

  9月30日,故宫博物院主办“兰亭特展”暨“兰亭国际学术研讨会”。

  5 . 西泠印社与其他

  12月,西泠印社召开八届六次理事会,推选国学大师饶宗颐任社长、刘江任执行社长。

  10月,西泠印社举办“孤山证印—第三届国际印学峰会”。

  8月2日,教育部向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局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印发《关于在中小学开展书法教育的意见》(教基二2011第4号)。

  纵观上述不全面的资料,有几个问题值得提出来进行思考与讨论:

  1 . 2011年是具有多重历史纪念意义的特殊之年。对有社会责任心与使命感的书法家而言,其实是提供了一个书法艺术向主流社会政治作出反馈、回应、配合的历史机遇。书法本来是具有浓郁书斋文化特征的独特艺术门类,它与社会日常生活的粘合度较低,尤其是与美术、文学、电影、电视、戏剧等相比,习惯于抄写古诗词的书法与时事之间保持了非常陌生的距离。但正是这种面对重要历史事件的特殊纪念之年,书法家们找到了相对切合的书写主题内容,从而不再置身事外,不再以“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的桃花源中人自诩。这是书法作为现代艺术创作观念的长足进步。

  2 . 在设计书法活动载体方面,书法家们也努力开拓新境。从形式上说,有书法交响音乐会,有百米长卷长城笔会,有纪念大会,有大型主题创作展;从空间上说,有中国西部12省市自治区书法篆刻展,有海峡两岸汉字书法节,甚至还有全国第十届书法篆刻展的分上海、广西两个展区进行等创新举措;从品牌上说,有全国、各省、专业机构的展览,还有诸如邓石如、林散之等著名个人品牌的展览。书法活动越来越呈现出一种主次分明、各逞所长的特征:中国书法家协会是一个核心动力源,它具有统领全局的涵盖面与包容力,各地区、各专业机构则发挥自己所长,策划出许多有声有色丰富多彩的艺术活动。

  3 . 一些学术命题成为时代话题。比如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张海几年间一直提出的呼唤时代大家、呼唤代表作问题,书法大家健康心态建立的问题;又比如在“原创、艺术、诗意、人本—沈鹏书法艺术学术研讨会”上,沈鹏先生提出的书法原创性问题,和书法的人本精神问题,都曾引起了书法界的广泛回响。尤其是“第十届国展论坛”上提到的当下书法创作出现精致化、行札化风气,缺少磅礴大气的、有创造力的大作,引起了与会书法家和评委们的广泛共鸣和深刻反省,对这一话题的讨论,可能会影响今后书法创作的发展走向与路径,其意义不可小觑。此外,经过书法界人士的奔走呼号,教育部明令要求中小学开设书法课,这已成为社会各界热议的内容,它对于弘扬传统文化,培养书法的后继人才具有明显的推动作用。

  4 . 2011年书法界的最受关注的学术举措,还有故宫举办“兰亭大展”与西泠印社选出第七任社长饶宗颐先生。故宫博物院的“兰亭大展”和“兰亭国际学术研讨会”,以“中国第一”的气度与号召力,将《兰亭序》与兰亭文化、兰亭的国际视野发挥得淋漓尽致,为当代书法的学术传统支撑,提供了一个史无前例、很难有再的恢弘巨大的专业平台,从而吸引了书法界、文史学界、文博考古界的高端目光,成为本年度一个标志性的学术事件。西泠印社以“百年名社”的专业威望与江南文人士大夫的独特唯一的文化定位,在社长空缺六年之后,毅然决然聘请硕果仅存的国学泰斗、九十五岁高龄的饶宗颐先生出掌社篆,从而使从吴昌硕、马衡、张宗祥到沙孟海、赵朴初、启功这6位大师的身后,有了一位不逊前贤的、顶级的、极具标杆意义的学术承传领袖—在艺术界却以学术为旨归。西泠印社的这一举动,其实告诉我们的涵义还有许多许多……

  三

  书法篆刻的与时俱进是一个不可逆转的大趋势。2011年的辉煌,告诉我们一个清晰的事实:虽然从总体上说书法篆刻艺术是一个相对不那么草根的、较有孤高的文人士大夫气的独特艺术门类,但在今天,书法篆刻与这个突飞猛进的社会休戚相关,书法家们生活在当下,对社会文化生活的丰富而敏锐的感受力远非过去局限在书斋里所可想象。因此,书法篆刻艺术的衔接于时代、衔接于社会,已经越来越成为我们今天所必须直面的问题与挑战。围绕国家中心任务、围绕社会热点、围绕艺术探索,书法篆刻家们正在坚定地摸索前行。可以想象,2012年的发展绝不会仅仅只是2011年的简单重复,生机勃勃的中国书法界,一定会以2011年的辉煌业绩为参照,设定新的发展目标,作出新的超越。这种超越多了,就构成了一部有声有色、有血有肉的当代书法史。

  我们拭目以待,翘首以盼。

  2012年3月7日初稿于北京石景山

  3月10日定稿于浙江大学中国艺术研究所

  注:本文出自《第六届AAC艺术中国年度报告》一书,本书记载了贾方舟、陈振濂、杭春晓等著名批评家的艺术综述,在“年度影响力推荐艺术家”部分展示了书法类、水墨类、油画类、雕塑类、摄影类、装置多媒体类、青年艺术家类等一批优秀的艺术家群体,阐述了他们各自的艺术成就及风格各异的艺术作品。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最新评论

北京德深源远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19055215号-2
联系信箱:qpgzsh@163.com 联系QQ:745826460
联系电话:13466526077,010-52100898

返回顶部